在商战中,信息很重要。有了及时的信息,就有了战胜一切的良机。

    只有快速地搜集情报,快速地传递信息,快速地更新产品,快速地周转货物,快速地投入市场,才能抓住主动,最终取胜。

    □抓住机遇简氏兄弟商界争斗

    机遇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成功。

    1905年正月初八,简照南的36岁生日那天,“广东南洋烟公司”在香港正式成立了。公司以“南洋”为名,是为了表示要当时中国人在天津创办的“北洋烟草公司”一致对外的意思。

    在成立大会的会场上,挂着醒目的大标语:“肥水不落外人田,中人吸中国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始人简照南,1871年生于广东佛山。

    13岁时父亲去世,他失学上山砍柴贴补家用。17岁时随叔父简石到了香港。

    简铭石原来在香港朋友开设的巨隆瓷器店做事,主要工作去日本收取账款。简照南来后,接替了叔父的这项工作。他往于香港和日本之间,虽然旅途劳顿,但他不怕吃苦,办事严谨、细心,从未出过差错,很受老板的器重。不久,老板又派简铭石简照南去越南处理客户的欠款。可是巨隆瓷器店却因为资金足而倒闭了,叔侄俩只好在越南自己做生意谋生,先后经营过器、玉器和棉布店。几年下来,他们积累了一些资本。简铭石侄儿确有经商才能,便拨出一笔资金,让他自立门户谋求发。

    简照南想到,他当年多次去日本收款,熟悉日本商业市场的况,认识不少客户,加上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商业十分繁荣,便将生意转到了日本。他在海滨城市神户开设了东盛泰商号。

    将日本海产品和布匹贩运到泰国、新加坡等地销售。业务扩大,他一个人深感力不从心,便在1890年回广东佛山老家,将18岁的弟弟简玉阶接到日本,弟兄俩同心协力,就这样开始了业。

    当时,香港的商业已经非常发达。简照南便在香港开设了兴泰商号,从日本贩运瓷器等杂货,向东南亚各国推销。由于氏兄弟在经营中尊重客户,讲究信誉,很得南洋商业界的好,不久就在剧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跟。

    因为他们的业务始终与航运有关,所以在积累了一定的资后,他们将眼光瞄准了航运业,创设了顺泰轮船公司。开始是船跑运输,往来于越南、缅甸等地,后来买下了轮船。不幸的,该轮船在航行中,遇到台风海潮而沉没,船上的旅客虽被抢脱险,但顺泰轮船公司蒙受损失太大,不得不宣告破产。

    就在这时,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的实业救国潮。这对海外华人也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受到爱国精神感召简照南兄弟,决心转向国内谋求发展,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回国之后究竟干什么呢?经过考察,简照南选定了香烟工。

    17世纪初开始,烟草由国外传入中国,中国就有人吸食烟,而且在很多地区种植烟叶。烟瘾大的人几乎是宁可少吃一饭,也不肯少吸一袋烟。但是中国人过去只习惯于用水烟袋水烟或用旱烟袋吸旱烟,并不生产香烟。19世纪末,外国香烟始大量涌入中国。为了进一步垄断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1902年,英美烟商联合起来,成立了“驻华英美烟草有限公司”。

    并很快在上海、香港、汉口、沈阳等地开设了烟厂,还建立了伸向国城镇的销售组织。一时间,“哈德门”、“大英”、“老刀”等洋铺天盖地而来。

    看到这个情况,简照南想,既然中国能种植烟叶,又有着广的香烟市场,为什么就不能自己生产香烟呢?他决定创办中国民族香烟工业,抵制西方的“洋烟”,让中国人都吸中国烟。

    从此,简氏兄弟的一生都与香烟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是,英、美烟商一心想垄断中国香烟市场,是不能容忍中民族香烟工业的发展的。他们企图把简氏兄弟刚成立的南洋草公司扼杀在摇篮里。于是节外生枝,他们借口“南洋”烟草司的“白鹤”牌香烟的包装纸颜色与英美产品“玫瑰”牌相似,向香港当局提起诉讼,要求惩治“破坏专利权”的南洋公司。这来是无理取闹的事,但香港当局媚外欺内,居然蛮横地强令南烟草公司烧毁生产出的香烟和印好的商标,使南洋公司蒙受大损失。

    英美烟商得寸进尺,随后又故伎重演,使南洋烟草公司的“飞马”、“双喜”牌香烟遭到同样厄运。一连串的打击,使原来就单力薄的南洋烟草公司大伤元气,开工仅仅一年,就债台高!简氏兄弟不甘失败,宁可关闭怡兴泰商号,以全力维持烟草司,但还是无济于事。到1908年5月,由于亏损太大,不得不告歇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国内掀起了“提倡国货、抵制外货”的运动。在“实业救国”的口号鼓动下,有志之土纷纷兴办实业。简照南和简玉阶紧紧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再次推出“双喜”、“飞马”、“白鹤”等国产香烟,并广泛宣传。“中国人请吸中国烟”的宣传口号,大得人心,连海外烟商也纷纷来电来函要求代销南兄弟烟草公司的产品。销路大开,生产也就蒸蒸日上。当年,南洋公司获利了,次年利润又增加了一倍;到1915年,南洋兄弟草公司这匹“飞马”终于扬蹄腾飞起来了!

    1916年,为了开发国内市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立了分厂,接着又在广州、汉口、北京设立分厂,并在国内各大市和南洋群岛一带设立销售部门。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东山再起,使英美烟商恐慌不已。

    1914年和1917年,他们先后两次想以巨款收买南洋公司,被简南巧妙地拒绝了;后来又想破坏南洋公司扩建新厂的工作,也能得逞。面对英美烟草公司再三再四的刁难,南洋公司的一股东胆怯了。他们认为,凭南洋公司的资本与基础是不可能英美公司抗衡的,所以想与英美烟草公司妥协,苟且偷生。一间,南洋公司内部争论不已,人心涣散。

    当时简玉阶正在海外筹款,听到消息后,十分气愤,当即来表示,南洋公司的发展,正在于用提倡国货做号召;一旦屈服外人,即使不被社会唾骂,也会让提倡国货的人灰心。在简氏弟的坚持下,彻底粉碎了英、美烟草公司企图吞并南洋公司的谋。

    到1919年,蓬勃发展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资本积累达到600多万元。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爱国反帝的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提出的“中国人请吸中国烟”的口号更加入人心,销售额的直线上升,刺激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南洋公决定对外招股,这一决定受到爱国商人的热烈响应,许多资本厚的富商纷纷入股,使南洋公司的资本激增。简照南被股东一致选举为公司的“终身总经理”,简玉阶为公司协理。简氏弟将总公司从香港迁到上海,全国十几个大城市都设立了分司。同时还在新加坡、泰国等地开设分公司为解决包装印刷所需锡纸问题,又自办了印刷厂和纸厂。公司职工总数增加到1.4万人,年利润达到三四百万银元,成为当时中国数一数二的营企业。

    简氏兄弟与英美烟商屡有争斗,每每败北,但他们从不灰心,最终瞅准机会,一举成功。

    □趁虚而入昌顺顺利过关

    集中所有力量向对手的漏洞猛击,即使总体实力不如对手,也可以获胜。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发生过的中美香皂大战很耐人寻。

    1936年,美国一种“美人牌”香皂如潮水般涌入上海市场。

    美国商人为了挤垮中国民族产品,故意把价格压得很低。一时,上海的香皂市场被“美人牌”香皂铺天盖地占完了,而中国的族企业上海昌顺厂,由于设备落后,其产品成本较高,一下子挤得无立足之地了。

    显然,以实力相抗衡,中国远不是美国的对手,硬拼只能葬自己。因此,只有以智相斗才能取胜。于是昌顺厂老板召集大商量对策,并派人到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刺探对方的情况。终他们发现:“美人牌”香皂虽然风靡整个上海,但由于美国商家视中国人,而没有将“美人牌”商标在上海注册。

    这不正是一个可趁之机吗?于是昌顺厂针对对方的这一个子,策划了一个打击对手的巧妙方案。首先,他们到有关部门注了“美人牌”商标。之后他们又生产了一批香皂,并且故意将质量做得十分低劣,再以“美人牌”之名推向市场。而且他们把种香皂的价格压得更低,使市场上的“美人牌”香皂鱼龙混杂,价格混乱,引起人们的疑虑。许多消费者对这种牌子的香皂的质产生了动摇,丧失了信心,都不愿意再买它了。

    很快,“美人牌”香皂在市场上的销量便急骤下跌;与此同,上海昌顺厂则趁机将自己的产品大量推向市场,并积极进行传,很快便将一时失去的市场又夺了回来。而美国人面对日益失的市场,则无可奈何,落了个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上海昌顺厂巧妙地利用美国人未注册商标的空子,给其致命一击,从而获得了决定性胜利。

    □适时出手哈默致富有方

    任何一个人的奋斗都是很艰难的。在艰难的奋斗中,机会也是很多的。只要把握住机会,就能达到目标。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又是第一个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合作的西方企业家。

    哈默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斯移居美国。二十年后,在一次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他们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就是亚蒙·

    哈默。1917年,哈默入读哥伦比亚医学院。

    一天,父亲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哈默勇敢地迎接了挑战。为不误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晚上把白天的笔记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他重新制订了公司的经营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原本岌岌可危的公司终被哈默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跻身于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这时,哈默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俄访问。十月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俄罗斯后裔,且又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一,对苏俄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苏联红色政权提供过生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狱。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哈默于1921年初夏到达苏联。看到苏联马拉尔地区大量的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一个大胆的计划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便提议:以100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联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抵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了列宁的接见。为使年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俄第一个取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俄对美贸易的代理人。

    哈默在苏俄度过了将近10年。苏俄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但是,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开始的。哈默返美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认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市场将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哈默乘胜而进,进军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

    哈默有爱好吃牛排的习惯,正是这一习惯,把他引入了另一领域,即养牛业,并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颇为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的地步,于是就交待人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正巧哈默的邻居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经这一事的触发,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牛,岂不是化残渣为黄金之举么?

    于是,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的3年中,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把他吸引了,他又一跃成为扬名界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有人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想退休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公司,还借给了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

    如能出油,利润双方对半分成;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这笔资司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意想不到的是,两口井都出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一个油王国。他招兵买马,聘请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油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路上涨到每股15美元,公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抗衡了。

    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个大工业企业。

    1972年,74岁高龄的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了高峰。

    哈默捕捉到了信息,捕捉到了机会。他适时出手,迅速暴富。

    □另辟蹊径莱恩设计企鹅图书

    在逆境时,从头做起,重新品尝创业的艰辛,可以激发斗志,还可以找出新的契入点。

    艾伦·莱恩是英国人,他在年轻时就继承了伯父的事业,出了希德出版社的董事。但在当时,出版社的处境已是举步维,莱恩绞尽脑汁,试图另辟蹊径,使出版社“柳暗花明”。

    终于有一天,当莱恩在一个候车室旁的书摊上漫无目的地视时,他突然发现,书摊上除了高价新版书、庸俗读物外,几乎什么可看之书,而且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价格昂贵的精装书。

    这个发现触动了莱恩的灵感:“要想赚大钱,出版价格低廉平装书是个好办法。”他坚信这个办法能够成功,因为精装本格很贵,一般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莱恩出版廉价丛书的计划在英国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有人说这是自取灭亡,有人说这会严重影响整个图书界。莱认定这个办法是他的企业走出困境的惟一道路,所以他毫不摇。

    第一套平装系列丛书共10本,规格也比精装本缩小了。这仅节省了封面制作的成本,也节省了纸张,再加上莱恩决定以买再版图书重印权的方式出版这10本书,因而大大降低了成费。莱恩把每本书的价钱压6便士,这样,人们只要少吸6支香烟就可买到一本书。

    这套书的封面很引人注目,这是因为莱恩在上面设计了一逗人喜爱的丛书标志物——一只翘首站立的小企鹅。因此,莱把这套丛书起名为《企鹅丛书》。莱恩还用颜色表示图书的类:紫色为剧本,浅蓝色为传记,桔红色为小说,灰色为时事政治物,绿色为侦探类作品,黄色为其他类别读物。这一系列的改使这套书不仅在外观上鲜艳明快、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在装订显得简单朴实,印刷上更是字迹工整。

    既然这本书是面向大众,那么其价格就必须低廉,低廉的价又要求有巨大的销售量。莱恩心里清楚:每本书的销售量只达到17500册以上,才能保住本钱。因而,他派人到各地去宣、推销……

    1935年7月,第一批10卷本《企鹅丛书》正式问世,在不到年时间里,这套书就销售了10万册,莱恩成功了。

    1936年元旦,希德出版社改名为企鹅图书公司。它坚持薄多销、为大众服务的原则,因此能垄断英国平装书市场20多。目前,企鹅图书公司已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平装书出版社一。

    莱恩另辟蹊径,使祖上流传下来的图书家业“柳暗花明”。

    □出奇制胜耐特挑战阿迪达斯

    弱小,是一种劣势,但不是绝对的败势,利用弱小的不知名性,可以挑战大对手。

    大名鼎鼎的运动鞋大王菲尔·耐特,在不到10年的时间,使耐克公司由一家输入日本运动鞋的小进口商一跃而成为国头号的运动鞋制造厂商。1976年,耐克公司年销售额仅为2800万美元,1980年达到5亿美元,一举超过在美国领先多年阿迪达斯公司。到1990年,耐克年销售额高达30亿美元,把对手阿迪达斯远远地抛在后面,稳坐美国运动鞋的头把交椅,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耐特在一次鞋类产品交易会上,遇到了日本的制鞋商鬼冢。这个精明的日本人看过耐特新款运动鞋的设计图样后大喜,当即与他签订了合同,由美方设计经销,在日本制造。

    就这样,耐克公司的前身——蓝绶带公司诞生了。这家小小公司,由耐特、鲍尔曼等几个人组建,资产只有1000美元。一后,日本方面送来200双运动鞋,公司才正式开始营业。

    后来,日商鬼冢虎察觉产品销路不错,便要求鲍尔曼他们先款后发货。这样一来,他们的资金压力加大了,只好加倍努力销。鬼冢虎还常常不按期交货,甚至把一等品偷偷地留在日销售,把次品送往美国。一次,鲍尔曼他们收到一批鞋,顾客了两个星期,鞋底鞋帮就裂开了。

    鲍尔曼的公司销量不断上升。1971年,鲍尔曼的公司销售已超过600万美元。鬼冢虎派人来到美国,提出由鬼冢虎购买尔曼公司51%的股份,并在5个董事中占两席,如果不答应个要求,立即停止供货。对日商的一再刁难,鲍尔曼和耐特忍可忍,断然拒绝这一无理的要求。凭着自己的设计专利,他们快找到了合伙人,并且就在这年年底正式改名为耐克公司。

    美国的大制鞋商,特别是最大的阿迪达斯公司,根本没把耐克这销量仅几百万的小公司放在眼里。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形势逐发生了变化,不少运动员都喜欢穿耐克公司的新款运动鞋,这,阿迪达斯等大公司才着了急,千方百计想挤垮崭露头角的耐公司。

    1976年,耐克公司的年收益接近800万美元,比起数十亿元的阿迪达斯,当然算不了什么,但阿迪达斯已感受到它的潜威胁。当年的奥运会,照例是商家的必争之地,特别对体育用公司更是这样。耐克派了9名推销员参加,阿迪达斯却派了300人,组成一支强大的推销队伍。耐克花去推销宣传费7.5万元,阿迪达斯却花费600万到900万美元。实力雄厚的阿迪达争取了相当一批冠军获得者试穿他们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而克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一名有可能拿到金牌的马拉松长跑运动签约穿耐克鞋参赛。谁知就在这名运动员进入赛场的前一分,某大公司做了手脚,使他脱下耐克鞋,换上了别的品牌鞋。

    耐特正巧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一幕,气得一夜未眠。

    1980年前后,体育运动变成了时髦风尚,尽管并非人人都事体育运动。电视屏幕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介绍包装精、不用熨烫的运动服和式样新颖的运动鞋,以及几乎天天都有体育比赛实况转播,使任何人都无法抵挡体育运动的诱惑,即从来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也为之怦然心动。体育运动的魅、活力、意志力和获胜的喜悦,促使人人都去穿运动鞋和运动。于是,人们开始将美国黑人流行艺术引用到运动衣和运动上,使之成为时髦的标志。

    耐特很快看出了体育用品市场上这一重大变化。他一方面持初衷,坚持办体育用品公司,而不办时装公司;另一方面又取了产品多样化策略,除生产运动鞋外,还推出了童鞋、非运休闲用鞋、旅游鞋、工作鞋和运动服装。由于这一举措,耐克司的销售额当年就猛增50%,纯利几乎增长了一倍。

    在广告宣传上耐特极为注意迎合美国人的流行艺术意识。

    广告既强调体育运动,又具有强烈的煽动性,起着流行时尚的导作用。耐克公司加强了与体育界颇具影响力的运动员的合,这些人物均属备受广大青少年崇拜的“好斗型”选手。例如球名将阿加西,他留胡子,长发蓬乱,将牛仔裤剪短当网球裤,而这种牛仔网球裤也就成了耐克公司的特色产品;还有网球明麦肯罗,人们老是看到他在网球场上大发脾气,与权威们争;黑人球星乔丹是美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由他参与设计生的航空乔丹运动鞋,成了耐克公司获利最多的产品。有了这大牌体育明星做活广告,耐克运动鞋已不再仅仅是运动鞋,而了时尚与社会地位的象征物。阔气昂贵的运动鞋成了追求时的美国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耐克公司的产品就像其流行艺术一样迅即在全美国走俏。耐克鞋店纷纷在各地涌。为赶时髦,不少人甚至不惜驱车50英里去买耐克鞋。在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耐克鞋出尽风头,不少体育名将借它赢得了金牌,这与4年前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向以老大自居的阿迪达斯公司对这股人们争用体育用品时髦风开始似乎还无动于衷。公司全力推崇的网球明星埃德格和格拉夫,其品性过于斯文、规矩,不能体现青少年体育爱者的叛逆意志,吸引不了青少年,产生不了广告效果。

    阿迪达斯公司在耐克公司凌厉的攻势面前溃不成军,终于20世纪80年代起失去了自己在体育运动用品市场的霸主地位。

    耐特作为耐克公司最高负责人,并不因在美国本土上的胜而满足,他决定发动一场全球性的促销攻势,使该公司在海外有更大市场。美国、西欧和日本是世界上三大运动鞋市场。扩战场,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

    可是,进军海外市场谈何容易。

    他们遇到了更为强大的对手,除了阿迪达斯外,还有在美国动鞋厂商中排名第二的彪马公司,以及新布兰斯、康伏西和小等国际著名公司。这些公司早就跨出国门,在海外市场的占率大大超过耐克公司。他们决不允许自己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到耐克的冲击。但耐克自有一套办法。它针对西欧即将出现跑步热,集中力量打开西欧的高性能跑步鞋市场,取得了极好效果。为加强在欧洲的推销能力,耐克公司还在英国和奥地设立了配销站,同时利用它在爱尔兰的装配工厂,就近供货给洲大陆市场,避开了经济共同体的高关税壁垒。

    在日本,针对该国门户不易打开、传统风俗不易改变,但体潮流追随美国且比西欧更快的特点,耐特与日方建立了联营司。1981年10月,耐特与日本第六大公司岩井公司合资建成克日本公司,股权各半,共同生产和销售运动鞋。就这样,耐公司产品迅速地打入日本低价运动鞋市场。

    随着耐克公司在海外销售额的增加,它又把生产运动鞋的厂从日本迁到韩国等国以及台湾、香港以及中国这个世界上大的鞋类市场。

    耐克公司发动的全球性销售攻势连连告捷,海外市场所占额不断扩大。耐克取得的这一连串成功,就连把它视为仇敌竞争对手也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富于创新的设计,迎合时代的潮流,驾驭流行的趋势,以及超灵活的推销技巧,是耐特出奇制胜的法宝。时至今日耐克育用品公司依旧牢牢地占据着运动鞋市场的霸主地位。

    耐特并不因弱小而丧失信心,反而利用弱小的优弱,打败强大的阿迪达斯。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孙子兵法现代释用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孙子兵法现代释用:http://m.feishuwx.net/sunzibingfaxiandaishiyong/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穿成暴君的早死小青梅后,全家火葬场了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孙子兵法现代释用最新章节经商之技